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泰顺“电缆大盗”原是电信员工
一些线路缺少防盗装置留下隐患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陶京津 潘立海

  今年年初的雪灾,让不少地方的电缆都遭受了损毁。不同于天灾,在温州泰顺,出现的电信中断却是人为造成的。2月22日,隐藏了两年的“电缆大盗”及他的销赃同伙终于浮出水面,并被泰顺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逮捕意见书上,他们两年以来的“业绩”赫然在目:作案30余起,盗割电缆价值40万余元,造成损失近百万元。

  防盗报警器响起
  2008年1月16日晚,泰顺县三魁镇电信支局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在值班。这时,电缆防盗警报器突然划破了夜晚的宁静,刺耳地响起。“有人盗割电缆!”电信工作人员从椅子上弹起,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警报器显示,出现状况的电缆线路是在泰顺县洋溪乡至白海村,装有防盗装置。当工作人员驾车赶到那里时,果然在夜色中发现了几个可疑的黑影从路边窜出。为了不打草惊蛇,工作人员开车上去,佯装问路:“小伙子,白海村是不是在附近,怎么走啊?”几人支支吾吾,都说不知道。
  这一问,却证实了工作人员的推想,这几个人不是本地人,对周边环境也不是很熟悉,这么晚了还在外面溜达,很可疑。一位眼尖的工作人员还发现,其中一个个头高一点的小伙子裤子后面有白色粉末,且手上有拉过电缆的黑色污渍。根据在电信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工作人员判断此人应该刚在电线杆爬滑过,于是向警方报了案。
  犯罪嫌疑人余超、朱荣贵、邝自文、王长来被警方抓获。让警方意外的是,“电缆大盗”余超只有20出头,是湖北黄冈人,和近两年30多起盗窃电缆案有关系。

  “电缆大盗”原是电信员工
  “电缆大盗”余超原先在泰顺电信当过架线工人,知道电缆线里的铜丝可以卖钱,同时对路况很熟。每次行动,余超都要找个同伙,最近两次找的是江西的朱荣贵。1月16日上午,两人来到泰顺,在五金店买了作案用的剪刀,到洋溪乡的一个村子找到可供下手的电缆后,就开始等待天黑。
  乡村的电线杆都不是很高,两人轻而易举地就爬上了电线杆,盗到电缆后捆成两捆,并藏起来。而后,余超掏出手机打电话,不久负责收购的邝老板便开着卡车前来拉货。不料,买卖还没成交,他们便被警方逮个正着。
  余超交代,上次,也就是十几天前,他们在泰顺司前镇上地村作案,将上地83号点到上地机房之间正在使用的通信电缆以及上地存查塘坳路段到机房之间正在使用的通信电缆盗走,共捆了8捆。当晚,以7000元的价钱卖给了邝老板,余超给了朱荣贵1000元钱。后经鉴定,这些电缆价值共计9480元。
  据余超交代,近两年,他在泰顺作案30余起,因为一些村级的电缆线和废弃的电缆线没有安装报警装置,一直没有被发现。昨天,记者获悉,根据余超的交代,警方跟踪侦查,又有4名盗割电缆案的涉案人员相继落网。

  电信公司损失百万
  “电缆大盗”口中的邝老板是河南籍的打工者邝自文。见有利可图,邝自文便为余超盗割的电缆销赃,同时,还叫上了自己的亲家王长来。每次,一接到余超的电话,邝自文和王长来便开着卡车来到现场,以15元/斤的价格收购,有时,余超和朱荣贵还搭着他们的车离开现场。之后,邝自文再以23元/斤的价格转卖给一些流动商贩。
  盗窃电缆获利几千元,但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记者从电信公司了解到,电缆的价值远远不止余超等人变卖的价格,如果加上安装费和24小时至48小时线路中断带来的损失,实际上的损失是余超等人盗窃获利的两到三倍,保守估计已高达近百万元人民币。

  检察建议查找漏洞
  据检察机关介绍,自2006年以来,泰顺全县共发生电信电缆被盗案件30起以上,致使许多通讯线路中断,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其中仅2007年就有19起,单电缆损失就有32万余元。而此次落网的犯罪团伙很可能就是2006年以来泰顺电信电缆被盗案件的最大犯罪团伙。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一些通往村里的电缆线路都没有安装防盗装置,导致直到当地信号中断,接到群众反映,电信部门才知道电缆线遭了贼手,而此时,“电缆大盗”早已没了踪影。另有一些更换的旧电缆没有及时取下来,最终也被余超等人盗走,收为囊中之物。
  为了防止这些漏洞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昨天,泰顺县检察院向电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四点建议:招聘临时工依照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对工人加强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废旧电缆回收应做好登记统一收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平时加强对电信通讯设施的巡护防盗工作。